水墨文学
畅享阅读乐趣

双界征途:从明朝纨绔到星际霸主沐天波小说大结局免费试读

主角是沐天波的小说《双界征途:从明朝纨绔到星际霸主》是由作者“浮世清欢2025”创作的历史脑洞著作,目前连载中,更新了180536字,最新章节第147章。

双界征途:从明朝纨绔到星际霸主沐天波小说大结局免费试读,这本小说主要讲述了:五华山·听涛阁滇池的雾气如轻纱般,悠悠地漫过雕花槛窗,轻柔地在青玉案上凝成了细密的水珠。水珠在案上汇聚,缓缓滑落,浸湿了案上摊开的书卷。沐天波面色凝重,将《工矿耗录》重重地摊开在青玉案上,纸页间那些用…

双界征途:从明朝纨绔到星际霸主沐天波小说大结局免费试读

《双界征途:从明朝纨绔到星际霸主》小说最新章节试读:树皮上的纹路天然形成铠甲鳞片,层层叠叠,泛着冰冷的金属光泽。清晨的阳光洒在树林间,却难以穿透那茂密的枝叶,使得林中弥漫着一种神秘而又压抑的气息。偶尔有微风吹过,树叶沙沙作响,那声音仿佛是远古巨兽的低吟。他忽然抓起一块玄铁树碎屑,铁灰色的木屑在晨光中泛着冷光,“少国公请看这玄铁树,三十把精钢斧头砍了三天,刃口全卷了!”段云飞的语气中满是惊叹。翠竹正添着

《双界征途:从明朝纨绔到星际霸主》精彩章节赏析

五华山·听涛阁

滇池的雾气如轻纱般,悠悠地漫过雕花槛窗,轻柔地在青玉案上凝成了细密的水珠。水珠在案上汇聚,缓缓滑落,浸湿了案上摊开的书卷。

沐天波面色凝重,将《工矿耗录》重重地摊开在青玉案上,纸页间那些用朱砂圈出的数字,犹如一个个醒目的伤口,触目惊心。

“祖父,您看。”

沐天波的声音低沉而忧虑,“晋宁铁矿上月累毙矿工四十七人,这是四十七条鲜活的生命啊!安宁煤矿的掘进速度已比年初慢了三成。云南的劳力,怕是已经快要榨干了。”

老国公沐昌祚站在一旁,目光紧锁在《大明疆域图》上,面色严峻。听到沐天波的话,他的手不自觉地握住了镇滇剑的剑柄,“锵”地一声,剑刃出鞘,寒光闪烁。

剑尖轻点在《大明疆域图》的河南开封府位置,沉声道:“去年黄河决堤,豫东一带十室九空。那些流民在北方挣扎求生,甚至出现易子而食的惨状。与其让他们在北方等死,倒不如将他们引到云南来垦荒,为我们所用。”

话到此处,他忽然收剑入鞘,剑柄上的螭纹重重地磕在案角,发出清脆的声响,“但要让朝廷放人,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得给他们个不得不从的理由。”

“孙儿有三策!”

沐天波眼中闪过一丝光亮,立刻蘸墨在疏稿上疾书起来,一边写一边说道。“其一,以麓川战后滇南千里无人烟,正需大量人口填户实边为由,请求朝廷移流民实边;其二,天工坊为造火铳,急缺燕赵之地的能工巧匠,那些流民中不乏有手艺之人,正好可以补充我们的工匠队伍;其三……”

说到这里,狼毫陡然一顿,墨汁在“赈”字上晕开,他抬起头,目光坚定,“北地饥民与其食观音土等死,不如南迁换条活路。让他们参与到云南的建设中来,这叫‘以工代赈’!如此一来,既能解决云南的劳力问题,又能为朝廷分忧,朝廷没有不准的道理。”

……

北京·文华殿

文华殿内,天启帝赤着脚,随意地踩在龙纹地毯上,手中拿着琉璃千里镜,对准殿外柳梢。

阳光透过琉璃,将远处柳梢上的喜鹊窝清晰地映在他眼前,他不禁露出一丝孩子气的笑容,“有趣!这沐府献的玩意儿,竟能瞧见喜鹊窝里的雏鸟。”

说着,他突然转身,十二旒冕上的玉珠随着他的动作哗啦作响。

“魏伴伴,你说这‘移民实边’的奏本,该不该准?”

天启帝将奏疏递给身旁的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,随口问道。

魏忠贤躬身接过奏疏,袖中手指微微发颤。那奏疏上“年献火铳三万支”的字样,如同一根刺,直直地刺得他眼底生疼。

他略作思索,赔笑着说道:“皇爷圣明,这沐昌祚虽有些私心,可云南若能年产精钢千万斤,那对朝廷的军备可是大有益处啊。有了这些精钢和火铳,边防便能更加稳固,朝廷也能更加安稳。”

“陛下三思!”

兵部尚书崔呈秀突然出列,高声呼喊,脸上满是担忧之色,“滇南土司林立,情况复杂。若让沐府拥十万北民,势力壮大,恐成尾大不掉之势!到时候,沐府在云南独大,恐怕会对朝廷的统治造成威胁啊!”

“崔尚书怕是忘了?”

工部侍郎徐光启突然冷笑一声,向前踏出一步,目光炯炯地看着崔呈秀,“上月辽东急报,建奴已仿制出沐府火铳。若无云南军械支撑,山海关怕是撑不到立冬!”

说着,他展开随身携带的燧发铳图纸,指着上面精细的膛线工艺,“沐天波改良的膛线工艺,建奴工匠死三人都刻不出一道!可见沐府对朝廷军备的重要性。此时若不准移民实边,削弱沐府力量,岂不是自毁长城?”

“沐府坐拥十万户北民,若效仿当年沐英割据西南……”崔呈秀仍不死心,试图再次说服天启帝。

“沐英公镇滇二百载,可曾有一兵一卒北犯?”

徐光启毫不客气地打断他的话,“如今建奴铁骑已至宁远,边关战事吃紧,崔尚书是要‘防汉胜于防虏’么?”这一番话,说得崔呈秀脸色涨红,一时语塞。

…………

乾清宫内,灯火通明。天启帝坐在龙椅上,手中把玩着燧发铳,面前的御案上摊放着沐府的奏疏。

“好个‘以工代赈’!”

天启帝将奏疏掷向御案,震翻了一旁的茶盏,茶水洒在案上,浸湿了奏章。

他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,大声说道,“传旨:准沐昌祚所请,移山陕豫流民十万户入滇。着户部拨漕粮五十万石为安家费,兵部遣五千京营护送!”

“老奴多句嘴,这沐府要人又要粮,是否该派个镇守太监……”魏忠贤突然跪下,脸上带着谄媚的笑容。

“不必!”天启帝抚摸着琉璃镜中的自己,眼神中透着一丝信任,“沐天波献镜时说过‘明镜鉴心’——朕信他们沐府这颗心,还亮堂着。”

“魏伴伴,你说沐天波那孩子,此刻是在炼钢还是在读书?”天启帝忽然转头,问向魏忠贤。

魏忠贤谄笑着回答:“皇爷说笑了,九岁稚童能懂什么……”

天启帝冷笑一声,说道:“九岁?他献的千里镜里,能看到朕瞧不见的江山。这孩子不简单呐。”

…………….

信使沐云骢骑着汗血马,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,掠过贵阳驿。马蹄扬起的尘土,在身后久久不散。他鞍袋里的密函,早已被汗水浸透。

“……每迁北民万户,岁献精钢万斤、火铳千支。滇铜滇盐关乎国本,扩产实边以固九边……”沐云骢一路疾驰,心中牢记着密函中的内容,不敢有丝毫懈怠。

…………..

昆明城郊的流民营里,一片忙碌而又略显杂乱的景象。豫东汉子王栓柱蹲在水泥灶前,双眼无神地看着铁锅里翻滚的米粥。

米粥升腾起的热气,映出他那张干裂、满是疲惫与沧桑的脸。

这时,三岁的闺女忽然扯着他的衣角,奶声奶气地说道:“爹!戴玉娃娃来了!”

王栓柱抬起头,只见沐天波缓缓走来。他腰间的古玉随着步伐轻轻晃动,散发着温润的光泽。

“王叔,昨日教的滇话可记住了?想要融入这里还是得学会一点方言才行。”沐天波笑着问道,声音清脆而温和。

“记得嘞!”

王栓柱用破袖擦了擦眼角的泪水,声音带着一丝哽咽,“俺们村三百口逃荒,一路上死的死,散的散,就活下来七十九口啊……小少爷,您说这红土真能种麦?俺们祖祖辈辈都种麦,对这红土实在心里没底。”

“种不得麦,但能栽木薯。”

沐天波微笑着展开《南耕图》,指着图中琉璃暖房里翠绿的植株,耐心地解释道,“这东西亩产千斤,而且蒸熟了比馍顶饿。等木薯丰收了,你们就不用担心饿肚子啦。”

说着,他忽然指向营外正在铺设的水泥路,“王叔,您看,等路通到晋宁铁矿,你们每日坐蒸汽车上下工,可比在河南扛锄头轻松多了。那蒸汽车是以钢铁厂蒸汽机为动力,能牵引十节木制车厢运矿呢,又快又省力。”

“小少爷,这土里能长出人命不?”

王栓柱捧起一抔红土,眼神中充满了迷茫与期待。

沐天波蹲下身子,握住一株木薯苗,认真地说道:“能长出比人命更重的东西——希望。只要大家齐心协力,在这里努力劳作,一定能过上好日子。”

……..

滇池码头,暮色渐浓。余晖洒在水面上,波光粼粼。

沐昌祚独自站在五华山顶,山风呼啸,吹得他的衣袂猎猎作响。他望着山脚蜿蜒如龙的火把长队,那是前来云南的流民队伍。

陕西流民王二虎正跪在红土坡上痛哭,怀里紧紧抱着从故乡带来的最后一抔黄土。故土难离,这一抔黄土,承载着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。

对岸的天工坊灯火通明,三十座高炉喷出的青烟遮蔽了星月,恍如巨兽吞吐山河。在这青烟背后,是天工坊蓬勃发展的希望,也是云南未来的希望。

为了更好地管理移民,沐府发行了“匠籍竹符”,内置沐府特制钢片防伪,刻有指纹及籍贯编码。

首批三千陕西流民中,铁匠有142人、木匠89人、识文断字者23人。安置成本方面,每户授田20亩,免税五年,还配发铁制农具5件、木薯种苗200斤 。

在移民们的努力下,仅仅三个月,便开垦梯田七万亩,滇东荒地首次种出来自关中的冬小麦。田野里,麦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,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新生与希望。

天启帝对沐天波的兴趣源于“神童”传闻,他曾命画师绘《九龄献镜图》藏于内库,时常拿出来欣赏。

而徐光启与沐府暗通书信,其《农政全书》中“木薯篇”的数据,实际上是沐天波提供的。魏忠贤反对派太监监军,并非真为朝廷考量,而是因为东林党在云南的布局受阻,他想借此打压东林党势力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云南在沐府的带领下,在移民们的共同努力下,正一步步走向繁荣。这片土地上,新的故事,正不断上演。

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流民们逐渐适应了云南的生活。那些铁匠和木匠们,在天工坊找到了用武之地。

铁匠们操控着水力锻锤,打造出一件件精美的铁器;木匠们则发挥自己的手艺,制作各种工具和器具。识文断字的人,有的成为了蒙学的先生,教授孩子们知识;有的则协助沐府管理事务。

而沐天波,依旧忙碌在各个工坊和营地之间。他时常去看望流民们,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。在一次去晋宁铁矿的途中,他遇到了王栓柱。

“小少爷,您瞧,这钢索绞盘可真是帮了大忙了。”王栓柱指着正在运作的钢索绞盘,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,“俺们现在运矿轻松多了,效率也提高了不少。”

“王叔,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。”沐天波笑着说道,“不过,我们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。这蒸汽车虽然能运矿,但速度还不够快,而且乘坐起来也不太舒适。我们得想办法让它变得更好。”

“小少爷您说得对。俺们都听您的,一定好好干。”王栓柱用力地点了点头。

回到天工坊总署,沐天波召集了工匠们,讨论蒸汽车的改进方案。

“我觉得可以增加一个弹簧装置,让车厢的减震效果更好。”诺苏提出了自己的想法。

“嗯,这个想法不错。”沐天波点了点头,“还有,我们可以尝试改进蒸汽机的结构,提高它的动力输出,这样速度就能提上去了。”

工匠们纷纷点头,开始着手进行改进工作。在他们的努力下,蒸汽车逐渐变得更加完善。

与此同时,滇南苗寨与沐府的合作也越来越紧密。苗寨的壮丁们在钢铁厂和各个工坊里努力工作,他们学习着新的技术和知识,也将自己的文化和习俗传播开来。

“阿吉拉玛,你看这新造的琉璃灯,是不是很漂亮?”沐天波拿着一盏琉璃灯,递给济养院女童阿吉拉玛。

“哇,好漂亮!”阿吉拉玛眼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,“小少爷,这要是拿到苗寨去,大家一定会很喜欢的。”

“嗯,我们可以多做一些,送给苗寨的朋友们。”沐天波笑着说道,“也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心意。”

随着云南的不断发展,各地的商人也纷纷前来。滇池码头变得更加热闹,商船往来如梭,货物堆积如山。云南的钢铁、琉璃、瓷器等特产,远销各地,为沐府带来了丰厚的财富。

而沐天波,在这一系列的发展过程中,也逐渐成长。他的目光,不仅仅局限于云南的发展,更是望向了整个大明江山。

他深知,只有国家强大,云南才能真正繁荣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他将继续带领着云南人民,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。

小说《双界征途:从明朝纨绔到星际霸主》阅读结束!

继续阅读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